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
一、什么是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医学思想。“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历经几千年的实践而形成的理念,其预防医学思想,核心要点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等,概括起来主要是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
二、中医治未病是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主要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体重管理控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等方面)人手,通过控制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降低健康风险。中医正是主张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持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以达到维持“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治未病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强调人们应该注重保养身体,培养正气,提高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之后防止进一步发展、疾病痊愈以后防止复发的目的。治未病贯穿在健康管理的全过程。
二、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关系
1.中医体质辨识是实践“治未病"的基础
中医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根据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从而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中医体质辨识是体质健康管理的核心环节。
1)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管理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体质决定了我们的健康,决定我们对某些致病因子和疾病的易感性,也决定了得病之后的反应形式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转归。为此,应用中医体质分类理论,根据不同体质类型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选择相应的预防治疗、养生方法进行体质调护,对实现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体质的分类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人体体质分成9种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2.传统养生方法与技能是利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实现健康管理干预服务的手段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更表现在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手段上。中医有着丰富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有着中医特色的药物和非药物手段,包括情志调理、四季养生、膳食调养、药物调配、导引、针灸、按摩、熏蒸、药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