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结合慢性病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是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研究发现,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肿瘤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与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缺少体力活动等几种健康危险因素有关。
一、慢性病病因:
慢性病往往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各种危险因素之间及与慢性病之间的内在关系已非常明确,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一般遵循“ 正常健康人+低危人群+高危人群→疾病→并发症”的自然规律。
二、健康管理干预:
从任何一个阶段实施干预,都将产生明显的健康效果,而且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有以下六种,分别是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现分别进行介绍。
三、健康管理方式:
1、生活方式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培养健康习惯,改掉不健康的坏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目前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有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适度饮酒、精神压力等方面。
2、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包括自我保健服务和人群就诊分流服务,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医疗服务和管理自己的小病。
需求管理实质: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自身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
需求管理的目标:减少昂贵的、临床并非必需的医疗服务,同时改善人群健康状况。
需求管理常用的手段:寻找手术的替代疗法、帮助病人减少特定的危险因素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自我保健/干预等。
3、疾病管理
疾病管理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与患者沟通的系统,它强调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为患有特定疾病(慢性病)的人提供需要的医疗保健服务,主要是在整个医疗服务系统中为患者协调医疗资源。
4、灾难性病伤管理
灾难性病伤管理是疾病管理的一个特殊类型,顾名思义,它关注的是“灾难性”的疾病或伤害。这里的“灾难性”可以是指对健康的危害十分严重,也可以是指其造成的医疗卫生花费巨大,常见于肿瘤肾衰、严重外伤等情形。
5、残疾管理
残疾管理的目的是降低工作地点发生残疾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根据伤残程度分别处理,尽量减少因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对于雇主来说,残疾的真正代价包括失去生产力的损失。生产力损失的计算是以全部替代职员的所有花费来估算的,必须用这些职工替代那些由于短期残疾而缺勤的员工。
6、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模式通过协调以上五种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人群中的个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健康管理实践中基本上应该都考虑采取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