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健康管理发展
一、健康管理兴起的背景
健康管理学源于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医学学科,主要包括健康监测与评估、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慢性病与生活方式管理、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健康与生产力管理、健康管理与卫生技术评估等。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实践与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互为补充和促进,是符合我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新医改形势下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以及社会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监督评价,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已受到国内各领域专家的关注和业内人士的重视。
2013年10月,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中,国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这是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包括健康管理在内的健康服务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广阔前景。
二、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现状:
(一)人口现状
1.老龄化问题凸显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惊人,且老年人口基数大,全社会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2.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繁重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健康服务内容有待进-步完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投人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
(二)疾病现状
慢性病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日益严重
(1)超重和肥胖。
(2)膳食结构不合理。
(3)身体活动不足。
(4)吸烟
(5)过量饮酒
(三)医疗保障现状
我国目前存在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增长快,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慢性病人数逐年增多,养老体系不完善等--系列问题,要达到分流患者,减轻医院压力,缓解我国医疗资源超负荷运行的现状的目的,需要建立“家庭一社区-医院"的健康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