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健康管理的背景
随着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多、饮食结构的转变以及生活环境的恶化,我国社区居民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死亡率持续上升,逐步成为社区居民健康“头号杀手”,严重危害社区居民健康、阻碍社区经济发展。进年来,我国已有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病人各1.6亿人,超重率30.0%、肥胖12.3%,城市50岁以上居民患病率:高血压55.0%,血脂紊乱46.0%,糖尿病16.2%,且持续上升。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居我国人口死亡原因前五位的分别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损伤中毒,慢性病将成为今后影响社区居民健康、引起过早死亡、导致残疾的首要原因。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我国社区居民慢性疾病持续增加、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十年中,患病比例由39%增加到了61%,且平均每年新增1000万例慢性病患者。患病人群基数庞大、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以及慢性病患者趋向低龄化,迎来了慢性病“井喷”时代。
我国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防控体系、防控政策、具体措施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社区慢性病防控体系尚未健全,居民无法获得全程的、连续的、系统的、个性化的慢性病管理服务,慢性病高危人群得到的预防干预措施不够全面、系统,慢性病患者获得的医疗卫生服务未能连续、个性化。